守護贛江源頭 贛州系統性治理稀土礦區小流域
全面消滅劣V類水,帶著IV類及以上水進入全面小康社會。2017年以來,全省上下謀勢而動,全面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擺在贛州面前的“攔路虎”,便是消滅位于贛江源頭的桃江、月子河等劣V類水,這里有稀土礦區尾水治理難題,國內國外沒有成功案例,屬于世界性難題。
近年來,贛州通過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由環保公司不斷攻克稀土礦區尾水含砂量高、低溫等難題,建立7座稀土礦區尾水處理站,通過微生物消化尾水過高的氨氮離子,使處理站出水的氨氮含量從100mg/L以上降至10mg/L以下。今年1月至8月,龍南、定南等主要河流匯集點贛縣立瀨橋省考斷面水體氨氮均值為0.4062mg/L,達到II類水標準。
近日,記者深入龍南、定南等地,采訪贛州稀土礦區尾水小流域系統性治理成效。
粗放式開采稀土致使小流域出現劣V類水
上世紀70年代,龍南足洞稀土礦區是國內最早開采的離子型重稀土礦區,起初采用剝山皮、挖礦土等“搬山運動”式的開采工藝,把郁郁蔥蔥的山林開挖成土壤裸露、污水橫流、坑洼遍地的“黃土高坡”。
為避免開山破土,當地改進稀土開采工藝,采用原地浸礦方式,即在山上打洞,用“滴管”的方式向山體輸入硫酸銨,冶煉出稀土氧化物。盡管這種工藝避免破壞山體植被,然而每冶煉1噸稀土氧化物需消耗5至6噸硫酸銨,還產生氨氮1至2噸。40多年來,這些氨氮離子滯留在山體內,造成流域地表水長期受到污染,部分流域出現劣V類水。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小河小溪里沒有了魚蝦,也沒有了螺螄,用河水澆灌的稻田,雖然禾苗長得又高又壯,但稻谷產量低下,每畝僅200公斤。”57歲的龍南市龍南鎮黃沙村灣子組村民鐘海良回憶道。
在定南,稀土礦區面積達82.4平方公里,在30多年原地浸礦開采中,部分山體內同樣沉積了大量的氨氮,造成地表水氨氮含量居高不下,水中生物、微生物、植物難以生存,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全面評估確立稀土尾水治理長效機制
2016年11月,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江西省反饋督察情況,其中指出稀土開采生態恢復治理滯后。
面對問題,贛州采取出境斷面總量控制倒推污染物消減方案,通過控源—截污—治理—管理,從而實現源頭治理。
2017年5月,贛州實施控源行動,龍南對所有稀土車間拉閘停電,發電機組封存,所有車間停止回收稀土尾水,車間提煉稀土所需的硫酸銨、碳酸銨等原材料全部運送下山。定南也同時實施礦區停業整頓,開展稀土車間拆除整治。
控源之后,贛州編制了治理稀土礦區尾水評估報告和優化方案,從尾水處理工程選址、處理規模、處理工藝、處理效果、水質提升、經濟成本等6項指標進行綜合評估。確定龍南建設黃沙小流域、鄉際聯小流域、臨塘(一)小流域、臨塘(二)小流域、關西小流域等5個稀土礦區尾水處理站,定南建設馬山逕小流域、石陂角小流域兩個稀土礦區尾水處理站。
為此,贛州建立費用分擔機制,除關西小流域稀土礦區尾水處理站由贛州稀土集團建設運行并承擔建設、運行費用,其他稀土礦區尾水處理站建設及運行費用由贛州市財政、贛州稀土集團、相關縣市按照3∶4∶3比例分擔。
首個稀土礦區尾水處理站歷經多次整改
2017年初,龍南率先嘗試稀土礦區尾水處理站招投標項目,由于水量大、含沙量高、氨氮濃度不一等難題,國內也沒有先例,項目一度遭遇流標。
同年7月,龍南再度邀請十多家環保公司勘察調研、專家進行技術評審,最終采納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江西挺進環??萍加邢薰疽噪p級滲濾耦合技術(即微生物消化稀土礦區尾水里的氨氮)中標。
23平方公里的足洞稀土礦區千溝萬壑,選址是一大難題。該礦區上游小流域10多條,起初設想在共大東、共大西小流域和里仁、龍江小流域匯合處分別建設一個稀土尾水處理站,但經過相關部門與專家綜合評估,把處理站的地址移至四條小流域下游匯合處,即黃沙小流域稀土尾水處理站。
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指出黃沙處理站“四合一”問題;2019年,華東督察局現場發現,黃沙處理站未達滿負荷運行,出現超標、溢流。
贛州市立即聘請中國環境規劃院對黃沙小流域稀土尾水處理站進行評估論證,認為要在處理站上游加設防洪工程、攔沙工程,并實施清淤項目,確保稀土尾水治理避免出現超標、溢流現象。
“一邊建設,一邊試驗,還要一邊完善。工作人員持續數月吃住在工地,不斷調試設備,直至處理站出水氨氮含量持續達標。”江西挺進環??萍加邢薰君埬戏止究偨浝韺幮★w介紹。
“黃沙小流域稀土尾水處理站下游,龍頭灘電站出境斷面水體氨氮濃度呈逐月下降態勢,2019年全年氨氮均值實現達標,比2017年氨氮均值下降77%。今年1至8月,龍頭灘電站省考斷面水體氨氮均值為0.6068mg/L,持續穩定在Ⅲ類水標準。”龍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鄧智勇說。
守護綠水青山就是保護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算的是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歸結起來就是一本民生賬。贛州市堅定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路,源于民生、歸于民生,目的就是讓群眾生活環境更美好。
歷經數年稀土尾水治理,龍南黃沙小流域、鄉際聯小流域、臨塘(一)小流域、臨塘(二)小流域、關西小流域,定南馬山逕小流域、石陂角小流域等7座稀土尾水處理站相繼建成,贛州日處理稀土尾水可達6.9萬噸,每年削減氨氮排放2900多噸。
數據就是最好的印證。記者在黃沙小流域稀土尾水處理站了解到,從上游流入該站的污水氨氮含量高達120 mg/L,經處理后排水氨氮含量僅為3 mg/L,遠低于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即氨氮濃度≤15 mg/L)。
“村邊小溪里的魚蝦又回來了,今年種的半畝多田,收了300多公斤稻谷……”9月17日,65歲的龍南市汶龍鎮里陂村村民何振欣喜地向記者介紹家鄉的環境變化。
高標準的水回來了,曾經的“黃土高坡”變成果園、耕地。在龍南工礦廢棄地,該市通過復墾為當地新增耕地385.07畝,恢復林地413畝;曾經的黃沙稀土礦三車間變身80畝藍莓產業種植基地,如今藍莓已成為當地特色致富產業。